教育科研
当前位置 : 首页 > 教育科研

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名师的培养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1-06-03 * 浏览 : 0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道德教育和教师人格为其注入理想信念,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心理健康,促进教师成长。这主要表现在:
1.     教师的成长过程是其敬业精神形成并发挥作用的过程
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认识和态度,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通过自己的学习、实践、体验而逐渐形成的。也正是教师在需要、理想和信念三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动力系统特点,推动他们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不辞劳苦,取得卓越的教学和教育成果,并为其他个性品质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一旦形成了这种敬业精神,他们就会在工作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教师道德教育有利于铸就师魂,陶冶师德,培养师能。
2.     教师的成长过程是其教育教学素质不断提高和更新结构的过程
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他们的素质结构调整的过程。一个人的素质具有一定的结构性,随着工作性质和工作过程的变化,所要求的素质结构也应变化。素质结构的变化包括新素质的增添、旧素质的退化与更新、各种素质的主次关系和比例结构的调整。研究表明,根据教师各种素质形成密度的时期分布和时间跨度,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因素:第一类是早期发展因素,即在大学前的阶段基本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基础道德品质和对待现实的基本态度,如同情关心他人、诚实、办事认真负责、与人友好相处、有自信心等。第二类是连续发展因素;即须经历一个较长时期,从大学前年龄段开始到职后继续发展最终形成的因素。此类因素形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主要有政治观点、思想方法、事业心以及为人师表的意识。第三类是间断性持续发展因素,即主要在大学前和职后两阶段有明显发展的因素。这类因素的特点是基础形成早,但成熟晚,因为成熟尚须依赖两方面条件,一是有待心理发育的成熟,二是有待在实践工作中锻炼成长。因此,尽早地尽多地进行实践活动,将有利于这部分因素的成熟。这类因素基本上都集中于心理素质方面,而且可以概括为对事、对人、对己的基本能力和种种要求,如办事的条理、计划性,人际交往能力,控制自己情绪能力等。第四类是晚期发展因素,主要在职后期间形成,属于对教育和教学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以及对工作态度的高层次要求。主要有组织控制课堂、设计教学、教育机智、班级管理、主动地创造性地工作以及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对学生充满爱心等。显然,这些都离不开教师道德教育。
3. 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创造的过程